Sunday 7 January 2007

此“龙” 非彼“龙”

读了早报的今日观点“此‘龙’非彼‘龙’” (林容婵)一文,深有感触。

文中提到一些中国学者正在讨论是否要将“中国龙”翻译成“loong" 来取代英文的"dragon"。其用意是避免“中国龙”被误解为是与后者相同,是邪恶和暴力的象征。这为免有一点多此一举,没事找事干吧?

语言就象一条永无止尽的河流。它的源头可能是冰川,随即融化而成为晶莹透彻的水流。到了中流,水不再清彻-或者是参杂了途中所“背负”的泥沙污染,或者是连接别的溪流而水质有所变化。语言词汇也是如此。它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文背景而有所
变动。各个文化的交叉也可能互相影响 (佛教从印度流传至中原,许多经文的词汇也都成为今日汉语中的词汇。西方国家基督教,天主教与西腊流传以久的众神论的互动也酝酿了许多文化与语言上的变质)。












在中国历史是吉祥物,但也有摧毁世界的力量,在中国神话中也有被刻画成反面教材的例子。况且,谁可以认定在中国这么一片大土地当中,是否每个族群部落都把龙视为吉祥物?在西方国家,龙也不一定在每个“西方角落”都是邪恶的。近期,西方各种传媒也长把龙刻画为极富神秘感,被误解的灵性动物 - 是被东方“龙”所影响?可能吧。况且,几乎每个文化都有龙的踪迹和传闻,是否每个都必须在英文词典中都由不同的词汇代表?

相同的,蝙福在中国被视为吉祥物,在西方国家视为邪恶动物(dracula - 其意思也是指“龙”), 但我们还有蝙福侠咧。

但最让我懊恼的是为什么要为了配合西方国家对“龙”的定义而为“中国龙”划清界限。为什么不能让西方国家认同接受我们中国人对“dragon"的定义,而偏偏要另设新词汇(还是别人的语言中的词汇)来区别自己。我认为这样更显出中国人对自己文化语言缺乏安全感,为了芝麻绿豆的问题而起事端。唉哉!唉哉!

維基百科(Wikipedia)对“龙”在各个文化的定义也有很好的说明。

题外话,如果此举成事实,那我国不就名正言顺成为“the people led by 'loong'"-oops.

-叶子言

Labels:

<$I18NNumcomment$>: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